永康市纪委市监委专题采访青年电商的下一个五年目标的短视频于2020年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刊播,描绘出普通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奋斗方向。此短视频的主角正是永康市网络界人士联谊会成员胡波涛,永康市推动乡村振兴新一代青农人的典型代表之一。
时隔四年,近日,永康市网联会理事胡波涛再次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荐报道——“生姜哥”为山里货打开了“云销路”。他以坚毅务实的农民精神,数年如一日,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利用网络直播和视频拍摄打开大山农产品的销路,在永康网络界树立好榜样,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展现了“新农人”的先锋力量!
累计培育900多万高素质农民 形成62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农人”追逐“兴农梦”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批有着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涌现出来,他们被称为“新农人”。从尝鲜数字化、智能化新兴技术到涉足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从科技育种到智慧养殖……“新农人”们积极践行现代经营理念,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今年全国乡村人才工作会议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着力壮大乡村人才队伍,已形成40多万人的农业科研队伍、620多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培育900多万名高素质农民。截至“十三五”时期末,“新农人”的重要代表——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达1010万人。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要超过1500万人。
“生姜哥”为山里货打开了“云销路”
“大家好,我是山里野农生姜哥。藏在深山里的仙草,五指岩生姜又上市了……”11月13日,在浙江省永康市唐先镇金坑下位村的一处农田里,生姜种植户胡波涛正在镜头前进行直播,推介刚采收的五指岩生姜。一个三脚架上,两台手机分别开了直播间,通过胡波涛耐心地介绍,不到2小时,500公斤生姜便全部预售完毕。胡波涛介绍,通过线上“云销售”,五指岩生姜每年销量能达到1.5万公斤,带动了村里及周边50多户农户增收。
胡波涛正在向直播间的网友们展示刚刚采收的五指岩生姜。浙江省永康市纪委监委供图
五指岩生姜因种植在浙江省永康市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五指岩附近而闻名,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土生土长的金坑下位村人,胡波涛看到父母和乡亲们常年种植生姜,但因为山区村庄交通相对闭塞,加上村民们的农业生产理念落后,五指岩生姜的生产一直面临着“小而散”的局面,销路也打不开。
“85后”的胡波涛原本在大城市的企业工作,前些年,他每次回老家,都会听到街坊邻里对“生姜卖不上价、打不开销路”的担忧。“这么好的东西,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胡波涛说,“老一辈不懂现在的市场情况,我们这些年轻人能不能用新的思路为家乡的物产开拓新市场呢?”抱着这样的想法,胡波涛辞职回到了老家,当起了农民。
“不是要种姜吗,怎么天天抱着个手机?”胡波涛父亲一开始觉得儿子有些“不务正业”。可胡波涛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一边学习生姜种植技术,一边注册淘宝网店,不仅销售自家种植的生姜,还挨家挨户上门收购,帮助村里人解决销路问题。随着直播带货模式的流行,胡波涛又开始学起了拍视频、做直播,他要让五指岩生姜也成为“网红”。
要带流量,就要勤上线。做上直播后,胡波涛几乎每天都会跟着姜农,拍摄记录农户们种植、采收生姜的过程,向全国网友介绍本地生姜的特色。“五指岩生姜是有名的生姜品种,种植不是竖着而是要‘躺平’……”在田间地头,胡波涛让网友看到生姜生长的样子,为大家提供直观、有趣的观看体验,这让胡波涛积攒了一拨“粉丝”,也让他收获了一个新名字——“生姜哥”。
“我们每隔几天就会更新短视频,一发布就有很多人点赞,最多的时候有几百万浏览量,点赞数也超过一万。”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快,五指岩生姜的订单量便实现了大幅增长。根据市场需求和受众偏好,胡波涛还积极改良生姜的种植和储藏技术,同步上线了嫩姜礼盒产品,每年8、9月份的采收期,礼盒的销售量便能达到1000余盒,种生姜的前景,慢慢变得清晰而有奔头。
在电商直播的带动下,胡波涛与村里的种植户一起成立了仙牛山生姜专业合作社,并积极拓展与淘宝、微商、抖音等电商直播平台的合作销售,推进五指岩生姜品牌化打造,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现在,直播、制作短视频成了胡波涛的“新农活”。除拍摄生姜外,胡波涛还会拍一些农村的自然风光,吸引网友前来游玩。胡波涛说,下一步,他想尝试打造“采摘游”模式,通过体验式营销吸引顾客,让更多人知道五指岩生姜,并将沉淀下来的客源全面数字化,促进下单和复购。